财政研究

  • 中国相对贫困线的设计:转移性支出的视角

    万广华;胡晓珊;

    中国在消除了绝对贫困、进行扶贫战略转型之际,可以继续分城乡或将城乡融为一体、同时在省级层面或全国层面设定相对贫困线。另外,相对贫困线可以设为收入中位数的60%或50%。因此中国在设定相对贫困线时共有8种可选方案。基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分组数据,并使用著名的FGT指标,本文旨在估算这些方案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以及消除相对贫困所需要的转移性支出,为政府进行下一轮扶贫攻坚的体制机制安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相对贫困发生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农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总是最高的。城乡一体下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比城乡分开时更高,这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低且增长缓慢;而城乡分开时,城镇内部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较高且上升较快。如果完全依靠公共资源消除相对贫困,城乡一体下需要的总转移性支出要比城乡分开的高,这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小;而城乡分开时,城镇需要的转移性支出较大并超过农村。本文的政策建议为,中国在减贫战略转向相对贫困的初期可以在省级层面分城乡使用较低的、收入中位数的50%作为相对贫困线,将来可以过渡到城乡一体的和更高的相对贫困线。同时,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市民化进程。

    2021年06期 No.460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经济增长效率机制与社会福利共享机制均衡的结构性分析——资本课税与劳动课税的最优税制结构

    王增文;管理定;胡国恒;

    税收和社会保障通过实现社会资源在个体或企业与政府或公共部门之间的双向配置,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在经济增长效率提升的同时,是否存在最优的税收与社会保障收支结构,降低此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的境况?基于此,本文采用两期代际交叠(OLG)模型的基本分析架构,以政府公共支出的消费性与生产性为切入点,将资本课税与劳动课税的最优税制结构作为结合点,分析了经济增长效率机制与社会福利共享机制的均衡性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理论演绎模型,并结合中国2011—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如果以社会福利公平性为目标,最优的课税结构应是偏向对生产主体的资本进行课税,且最优的课税率为公共支出弹性;若以经济增长效率最大化为目标,最优的课税结构依然是偏向对生产主体的资本进行课税,这时,最优的课税率为生产当事人所拥有的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如果社会个体以获得社会福利最优化,并以消费的形式获得自身效用最大化,最优的课税结构由OLG模型中的内生性参数所决定。基于动态模拟检验结果,对资本进行课税应是最优选择。

    2021年06期 No.460 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 数字经济时代税收制度框架的前瞻性研究——基于生产要素决定税收制度的理论视角

    冯俏彬;

    数字经济正呼啸而来,并对已有的税收理论和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从"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这一论断出发,试图探寻和发现生产要素影响和决定税收制度的主要作用机制,并以此前瞻数字经济时代税收制度的可能样貌。任何时代都有一个相对处于中心地位的主体要素,该主体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同时代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果,也决定了税收将如何参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简言之,主体要素将从主体税种、课税对象、纳税人、税收征管、税收分享等多个方面塑造税收制度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税收制度框架进行了前瞻式的勾勒和描画。

    2021年06期 No.460 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 财政政策转型提质的逻辑——基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分析

    石英华;张瑞晶;

    本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反思侧重需求管理、总量调控的传统财政政策和侧重供给管理、结构调控的财政政策在实践中的局限性,进一步探讨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厘清政策传导机制,为探讨财政政策的转型思路提供理论基础。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中暴露的需求疲弱、供需结构性失衡、供求负向反馈等问题,叠加疫情影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提高政策质量,转变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逻辑,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政策导向上,重新定位财政政策的目标取向,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提升;政策实施和税制改革注重稳定和引导预期;政策着眼于满足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发挥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健全财政管理制度,拓展财政管理范围。

    2021年06期 No.460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2K]
  • 转型视域下的融资平台风险治理:政策评估与战略取向

    郭玉清;刘俊现;姜晓妮;

    本文利用2011—2017年融资平台和发债国企微观财务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方法,量化评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引领的战略转型对融资平台风险的治理效应。计量结果表明,战略转型缓解了融资平台的中长期偿债压力,改善了融资平台流动负债的偿付能力,但治理成效集中体现于转型政策发挥的减债而非增资效应。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战略转型的风险治理贡献主要归因于一揽子减债政策中甄别剥离存量负债的直接减债政策,承诺取缔信用背书的间接减债效应有待伴随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逐步释放。本文研究为推进新时代融资平台风险治理,提供了资产核实、转型发展、风险控制等战略取向。

    2021年06期 No.460 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 “租费替代”、地方财政压力与企业非税负担

    赵仁杰;范子英;

    本文基于2008—2015年地级市和全国税收调查数据,利用房地产限购政策,研究了"租费替代"关系下土地出让收入冲击对企业非税负担的影响。结果显示:房地产限购会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增大地方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和企业实际非税负担上升,房地产限购政策带来了"租费替代"效应。并且,随着限购政策的实施,限购对企业非税负担的正向影响会持续存在。限购政策实施越严格,企业非税负担上升越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从土地财政角度理解中国企业的非税负担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表明在房地产调控背景下要真正实现为企业降费必须充分考虑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理顺央地财政关系是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的关键。

    2021年06期 No.460 7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 区位导向型生态环境政策的激励效应及策略选择

    林诗贤;祁毓;

    区域生态环境政策制定需要协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实施的主体功能区制度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作为识别生态环境保护的外生冲击,基于2006—2016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采用PSM方法和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区位导向型生态环境政策对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并识别地方政府在面临生态环境约束条件下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的实施提升了生态功能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质量,但同时导致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相对下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政策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同时,抑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扩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缺口;财政收支缺口越大的县,地方政府发展工业的激励越强,进而面临着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的风险,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提升,这与生态功能区的激励结构有关。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约束性"的生态环境政策需要做对"激励",考虑政策实施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稳定政策实施的预期。

    2021年06期 No.460 8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 企业创新需求与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果

    周炜;宗佳妮;蔺楠;

    本文将创新需求定义为"企业根据自身创新活动意愿和资金约束情况做出的最优创新投资决策",并从企业创新需求异质性的视角对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效果进行了分析。利用Nvivo软件,对2008—2015年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报进行文本分析,得到企业创新意愿的代理变量,并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检验,对创新意愿和资金约束如何影响政府创新补贴与创新投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创新意愿能显著提升政府创新补贴的激励作用,但只有在资金约束程度较高时,企业创新意愿强化政府创新补贴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向作用才最为有效。进一步研究显示,创新意愿与企业创新投入、专利产出显著正相关,且企业创新意愿越强,分析师关注度也越高,说明本文构建的创新意愿是真实可信的。本文丰富了有关企业创新行为的研究,为相关部门筛选创新补贴对象提供了借鉴意义。

    2021年06期 No.460 10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0K]
  • 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

    刘春阳;马洪范;

    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是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结论,对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面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相关关系的时代之问,为实现我国人口红利的可持续增长,进而支撑经济在战略机遇期内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应把握好四大关系:人口红利与教育结构的关系,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老龄人口与长寿经济的关系,人力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制定和实施八项政策对策,即人口政策解决总量问题,教育政策解决结构问题,老年政策解决存量问题,消费政策解决增量问题,投入政策解决质量问题,就业政策解决红利问题,科技政策解决动力问题,财政政策解决潜力问题。通过多个方面综合发力,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有条件可持续增长。

    2021年06期 No.460 11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