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 人的现代化与共同富裕

    刘尚希;

    <正>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两者是内在动态关联的。所以,有必要从中国式现代化的角度来探讨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现代化”是一个外来词,源自于16世纪中的“modern”(摩登)这个词,到18世纪中叶就形成了“现代化”动词和名词的概念,在上个世纪中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词汇。所以,我们今天说的“现代化”,并不是中国原有文字语言里的一个词,是引进来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就是赶上发达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我国于1954年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那时候讲的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1964年把“交通现代化”替换为“科学技术现代化”,依然是四个现代化。我国改革开放前后都一直在提这个奋斗目标,几代人对四个现代化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2022年11期 No.477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回顾与前瞻

    樊丽明;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之际,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历史进程,研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年11期 No.477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 以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韩保江;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完成好这一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11期 No.47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财税学科建设

    马海涛;

    <正>学科建设与时代密切相关,学科演进推动时代变革,时代发展深化学科内涵。党的二十大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要求,明确了下一阶段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和远期目标,其中关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论述细化了财税制度发展路径。新的使命呼唤新的理论,新的征途需要新的学科体系提供方向指引。财税学科是新文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理论研究应当建立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深刻理解之上。因此,充分理解时代需求、准确把握财税学科特征,着重关注财税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对于财税学科建设至关重要。

    2022年11期 No.477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 中国式现代化与现代财税制度

    李春根;

    <正>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了“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11期 No.477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郑涌;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深入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重要标志。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11期 No.477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中国财政的“中体世用”

    吕冰洋;

    <正>财政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财政研究和财政实践的得当与否,不论是对构建财政领域自主知识体系,还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都非常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确立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财政而言,这关系到中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的根本问题,即财政的体与用关系的辨析问题。自清末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现代化是坚持“中体西用”还是“西体中用”曾引起广泛讨论,对一些关键历史进程也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就财政而言,要以“中体世用”为导向推动中国财政研究和财政实践,此处的“中”指中国,“世”指世界。所说的“中体”是指以中国基本制度、价值观、时代任务为体,“世用”指的是以世界范围内一切有价值的方法和措施为用。

    2022年11期 No.477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1K]

  • 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围与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孙浩;刘蓝予;毛捷;

    伴随地方政府专项债投资领域扩围,农业领域专项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通过构造2013—2020年中国284个城市(包含直辖市和地级市)下辖的1615个县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并手工整理了农业领域专项债的项目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领域专项债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领域专项债显著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并在考虑处理组非随机分布的影响、更换核心解释变量、调整处理组样本、考虑异质性处理效应导致的“负权重”问题后仍保持稳健。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领域专项债的新增项目相比较于接续项目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突出,而地形平坦和乡村数字化是有利于农业领域专项债政策效能更好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的发现为发挥好专项债作用,促进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2年11期 No.477 3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债务置换与企业融资困境

    李林巍;李一花;潘晗;

    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的挤出效应是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41个城市的置换债券数据和2012—2018年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相匹配,构造强度DID模型,实证考察债务置换对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债务置换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现象,但加重了企业“融资贵”问题,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债务置换通过减少地方融资平台银行贷款促进企业融资规模增加;但债务置换降低银行收益率促使其转嫁损失,抬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债务置换在地方政府救助预期较弱、数字普惠金融程度较高的样本中对企业融资规模的提升作用更大;在市场化程度、企业盈利水平较高的样本中对企业融资成本的提升作用更小。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加快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缓解企业融资困境有一定启示意义。

    2022年11期 No.477 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配及其逻辑阐释

    杨得前;刘仁济;

    本文引入注意力分配理论,基于政策文本分析工具,以1949—2021年国家层面颁布的323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分阶段描绘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配图谱,揭示了其变迁逻辑。研究发现:(1)政策数量及其注意力强度波动增长,大致可划分为“低位波动-平稳上升-高位震荡”三个阶段;目前我国运行的是一套发文层次极不均衡、缺少转移支付立法、单一主体发文为主导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体系。(2)我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变迁是一个受多元复杂政策情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影响、引发决策者注意力分配的持续转换、最终被政策主体基于差异化的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选择驱动的过程。其在不断协调央地财政关系的过程中,会结合不同发展阶段治理目标的变化进行差异化调整。(3)政策演进遵循了因势而变、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渐进式”变迁为主导,政策情境、理念和主体协同推进三条逻辑主线。本文的研究对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2年11期 No.477 74-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59K]
  • 政府奖惩机制对普惠性民办园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演化博弈模型

    张宇暄;韩凤芹;

    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要关注“普及”,还要关注“质量”。本文基于政府和普惠性民办园不同行为策略的支付矩阵,通过构建政府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不同奖惩机制下政府和普惠性民办园的策略选择。研究发现:(1)政府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演化博弈趋向于理想状态(积极治理,高质量服务)需要满足两个条件;(2)为了实现理想状态,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但是当政府的治理成本较高时,政府的奖励机制很难持续;(3)引入惩罚机制可以约束普惠性民办园的行为;(4)动态惩罚机制相比于静态惩罚机制效率更高,因此要避免长期严厉惩罚而削弱普惠性民办园的热情。本文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奖惩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2年11期 No.477 92-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3K]
  •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差别定额缴费对财政补助的影响——基于2019年CHFS数据的模拟

    王超群;史健群;李亚青;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由个人统一定额缴费转向差别定额缴费是解决中国医疗保障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要改革举措。差别定额缴费实行全国统一缴费率,以各个地区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缴费基数计算保费。本文利用2019年CHFS数据,测算了差别定额缴费对财政补助和核查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差别定额缴费可以在保证低收入地区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缴费金额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高收入地区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缴费金额,有助于提高城乡居民医保筹资能力,缓解财政补助压力,优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助结构。在考虑了差别定额缴费可能带来的低收入地区的筹资缺口、对低收入居民家庭开展收入核查的成本后,将缴费率定为1.5%—2%时,财政补助总额可以减少约500—1400亿元,中央财政补助可以减少约200—700亿元。为实行差别定额缴费,建议将缴费基数设置在区县层面,精确测算缴费率,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财政补助责任。同时,还应将城乡居民医保自愿参保改为强制参保,建立央地间与部门间参保协同机制,提升地方政府收入核查能力。

    2022年11期 No.477 11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0K]
  • 欢迎订阅2023年《财政研究》《财政科学》

    <正>一、《财政研究》《财政科学》2023年订阅《财政研究》(月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主管,中国财政学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财经类刊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侧重于财政基础理论研究,名列全国财政理论核心期刊首位。期刊秉持“面向前沿、面向现代和面向世界”的办刊宗旨,服务于中国财经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反映中国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

    2022年11期 No.477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7K]
  • 下载本期数据